高低溫交變濕熱試驗箱地震反應規(guī)律和多點激 |
| 發(fā)布者:無錫瑪瑞特科技有限公司 發(fā)布時間:2021/2/7 8:35:31 點擊次數(shù):397 關閉 |
這個月剛過55歲生日的李建中說,這輩子有幸能結緣從事地震模擬振動臺的科研工作,這是自己的事業(yè),更是造福人類的重要工作。如今,他領銜的同濟大學多功能振動臺實驗室,也是目前世界上規(guī)模、高低溫交變濕熱試驗箱實驗能力的地震模擬振動臺實驗室之一,其應用領域涵蓋了橋梁工程、建筑及空間結構、地下工程、生命線工程和防災減災工程。 如果大地震來襲,如何為橋梁、建筑、城市管線、地鐵及隧道等結構保駕護航,減少它們的受損程度?在國際上,對結構抗震性能的創(chuàng)新研究,越來越依靠振動臺實驗技術,而國內原有的振動臺實驗平臺,已成為我國土木工程防災學科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瓶頸。 同濟大學的多功能振動臺由4臺振動臺組成,總實驗能力達200噸,對此,李建中如數(shù)家珍。新建的港珠澳大橋工程海底沉管隧道,全長5990米,是世界上長的沉管隧道。高低溫交變濕熱試驗箱這個項目就依托了同濟的多功能振動臺組進行地震模擬模型試驗。他介紹,在該項目建設中,同濟的科研人員重點實現(xiàn)了對“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以及多點非一致地震激勵下的超長沉管隧道設計方法與振動臺試驗模擬技術的突破,為大橋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而且,這項新技術的突破,還對提升我國跨海集群工程建設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技術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 多功能振動臺實驗室建成以來,依托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科傳統(tǒng)優(yōu)勢和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面向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的戰(zhàn)略需求和土木工程防災學科發(fā)展的國際前沿與熱點,深入開展技術創(chuàng)新和社會服務,進行廣泛的國際交流、合作。李建中說,該實驗室已為多個重大工程和國際合作科研項目提供科技服務,并為包括國家電網(wǎng)在內的多個大型企業(yè)提供工業(yè)設的抗震安全性評價服務。 以泰州長江公路大橋振動臺試驗與抗震性能研究為例。該大橋主跨為三塔懸索橋,兩個主跨的跨度均為1080米,主纜的分跨為390米+1080米+1080米+390米。李建中說:“我們利用多功能振動臺組地震模擬系統(tǒng),高低溫交變濕熱試驗箱首次在世界上實現(xiàn)大跨多塔懸索橋振動臺大比例模型試驗,首次采用振動臺試驗方法研究多塔連跨懸索結構動力特性、地震損傷的控制技術,地震反應規(guī)律和多點激勵和非一致輸入對大橋梁結構抗震性能的影響,驗證理論分析結果。這項研究在基礎設施抗震關鍵技術突破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其實我只是個傳承者,我們這個實驗室是老一輩科學家開創(chuàng)的一個重要科創(chuàng)平臺!崩罱ㄖ姓f,多功能振動臺是由我國的橋梁結構工程與橋梁抗震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原結構工程學院院長范立礎先生在2004年時提議建立的。如果還要追根溯源,早在唐山大地震后的1977年,老校長李國豪院士就為橋梁抗震研究指明了方向,他是同濟大學開展橋梁抗震研究的奠基人。
目前,多功能振動臺系統(tǒng)已在國際上產(chǎn)生很大影響,受到國際同行矚目,并受邀加入美國國家地震工程模擬網(wǎng)系統(tǒng)NEES計劃,成為該計劃在中國的一個節(jié)點。“我們還以多功能振動臺實驗室為基礎,聯(lián)合國際四大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共同成立了地震工程國際合作聯(lián)合實驗室,中外聯(lián)手共同應對地震災害這一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zhàn),著力開展國際前沿課題的科學研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震后可恢復功能的土木和基礎設施工程、重大建筑工程抗震防災、長大橋梁結構抗震防災、生命線工程抗震防災、長大隧道結構與深水基礎抗震防災、大型能源設施抗震防災等!彼f。 |

